首页»
本科教育»
教务信息»
《胶体和界面化学》课程说明书--燕汝
教务信息
《胶体和界面化学》课程说明书--燕汝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10-15
附件: 《胶体和界面化学》课程说明书
《胶体和界面化学》课程说明书 |
一、主讲教师信息 |
姓 名 | 燕汝 | 性别 | 女 | 学历 | 博士 | 职 称 | 讲师 |
研究方向 | 物理化学 | 工作单位 | yh533388银河 |
讲授课程 | 胶体与界面化学 |
联系电话 | 18763568547 | 电子信箱 | yanru@lcu.edu.cn |
二、课程信息 |
课程名称 | 中文 | 胶体与界面化学 | 先修课程 | 物理化学 |
英文 |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| 课程性质 | 学科专业课 |
学时 /学分 | 32/2 | 授课范围 | 2018化学本科 |
授课时间 和地点 | 周一 晚上19:00-21:00,4C-101室 | 人数 限制 | 本科生124人 |
课程简介 | 本课程为两部分内容:第一部分为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基础,包括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特点、分类、以及润湿、乳化、分散、起泡、消泡、增溶和洗涤作用等基本性质,进而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其中作用的基本原理。第二部分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合成洗涤剂、化妆品、纺织、印染、食品、塑料、橡胶、涂料、制革、造纸、制药、石油、金属加工、采矿、煤炭、建筑及化学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应用。 |
三、教学资源 |
指定教材 | 孙家钟,《界面与胶体的物理化学》,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,1997 |
参考文献 | 1.孙家钟,《界面与胶体的物理化学》,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,1997 2胡纪华,《胶体与界面化学》,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,1997 3赵国玺,《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》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1 |
教学网站 | [1]http://sne.lcu.edu.cn/portal/lcu/index.jsp [2]http://www.chinacars.com/ |
四、教学信息 |
教学目标 |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,让员工掌握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内容、基础理论以及表面活性剂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。 |
教学进度 (以周为单位) | 课堂讲授 | 实验、实习、作业、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|
教学内容摘要 (章节名称、讲述的内容提要,课堂讨论的题目等) | 内容及时间、地点 |
第1周 | 第一章 胶体和界面简介(2学时) | |
一、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、胶体和界面的定义 三、胶体和界面的分类 |
第2周 | 第一章 胶体和界面研究内容简介(2学时) 四、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涉及领域 五、界面现象的应用 六、胶体和界面化学研究的内容 | |
第3周 | 第二章:界面现象(2学时) §第一节 气体和液体界面 §第二节 液体和液体界面 | |
第4周 | §第三节 固体和液体界面 (1学时) 第三章: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(2学时) §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化学结构 | |
第5周 | §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(2学时) | |
第6周 | §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(2学时) | |
第7周 | §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 (1学时) §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有序结构 (1学时) | |
第8周 | 第四章: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(2学时) §第一节 理想混合体系和非理想混合体系 §第二节 离子表活剂和非离子表活剂混合体系 | |
第9周 | 期中测验-小论文 (1学时) | |
第10周 | §第三节 正、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(2学时) | |
第11周 | §第四节 长链极性有机物和离子表面活性剂混 合体系 (2学时) | |
第12周 | §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(1学时) §第六节 增效作用理论 (1学时) | |
第13周 | 第五章:表面活性剂的应用(2学时) §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 §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乳状液和泡沫 | |
第14周 | §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 (1学时) §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在其它行业的应用(1学时) | |
第15周 | §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(2学时) | |
第16周 | 胶体与界面化学期末复习+小论文 (2学时) | |
教学方法 与手段 |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,理论联系实际,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。 |
学习方法 | 课前预习,课上听讲、记笔记,课后复习、浏览教学网站。 |
五、实践教学 本门课程实践课程无 |
六、成绩考核 撰写论文 |
平时成绩 | 占30% |
期末成绩 | 占总成绩70% |
考试说明 | 缺席1/3学时者,取消考试资格,重修;总成绩不及格者,补考;补考不及格者,重修;补考或重修时,期末考试占100%。 |
备 注 | 1.开学一周内,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、联络电话、手机以e-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。 2.若以e-mail与老师联络时,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、姓名及事由等。 3.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,若无法准时前来,应有请假条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系主任签名: 分管教学经理签名:
年 月 日 年 月 日